close

  新京報製圖/陳冬推薦指數:★★★★
  《方立天講談錄》
  作者:方立天
  出版社:九州出版社
  2014年1月
  定價:48.00
  方立天指出,“禪宗對客觀環境和客觀矛盾的悲涼超越,對物質生產和物質生活的消沉冷漠,則又是和人類的物質需求相悖的”。
  去年,我做“心靈史”系列報道,採寫了樓宇烈、陳鼓應、何光滬等研究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的諸位學者,探討信仰與人心。除了已見諸報端者,還有研究中國佛學的一位扛旗人方立天先生,我亦念茲在茲,遺憾的是,方先生近來身體抱恙,不便接受訪談。
  最新出版的《方立天講談錄》,倒給我開闢了又一種親近方先生的方式。說起自己的著作,方先生有意無意總會說——“在地攤上都有”。這隨意的一句話,可見方先生為人處世之豁達。
  這種豁達,貫穿於方立天的整個人生。在大學,不爭房子,不爭職稱,有一次副教授的職稱被拿掉,他卻坦言:“人遇到不高興的事不要不高興,因為高興的事就要來了,高興的事來了你也不要太高興,因為不高興的事就要來了。”方先生不爭而爭,一心追求學術,坐冷板凳,這本講談錄是其中的一個成果。書中,他從精神、物質兩個層面,來評價禪宗,引起我的強烈共鳴。
  在方先生看來,超越是禪宗思想的本質,超越現實矛盾、生命痛苦,追求思想解放,心靈自由,是禪宗追求的理想目標,它如一條紅線貫串於整個禪宗思想體系之中。禪宗的修持方法、生活態度、終極關懷、超脫情懷,對於人的心靈世界、精神生活都有正面意義。在當前社會轉型期中,若能重視吸取禪宗超越精神的合理內核,將有助於端正人們的價值坐標和道德規範,提高人們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。
  另一方面,方立天指出,“禪宗對客觀環境和客觀矛盾的悲涼超越,對物質生產和物質生活的消沉冷漠,則又是和人類的物質需求相悖的”。對時下很多修行者來說,這更像是一個提醒,甚至是一個警告。也許,把握超越精神與物質需求之間的平衡,正是人們需要時刻面對、積極體悟的一個難點。
  對於解決這一難點,凈慧長老提出的“生活禪”理念,把禪的精神、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,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,堪稱最佳範例。在《門外看生活禪》一文中,方先生寫道:“所謂生活禪的內涵,就是通過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層面的禪修,使人們從迷失的生活轉化為覺悟的生活,從染污的生活轉換為凈化的生活,從凡夫的生活提升為聖者的生活。”
  觀點:《方立天講談錄》是中國佛教研究學者方立天先生的新著,以“禪”、“佛教思維方式”、“佛教與人生”、“佛教與文化”為題收錄了方先生的講演、論文,其中對禪宗的評價與分析,對中國佛教人生哲學、慈悲理念、人生價值觀及其現代意義的闡述,深入淺出,引人思考。
  新京報記者 吳亞順  (原標題:方立天的禪宗相對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75sotrk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